殡仪专业者:“把逝者当家人对待”
来源: | 作者:szcyhsy | 发布时间: 2016-12-23 | 3961 次浏览 | 分享到:

“绝大多数人都会回避我,见到我跟见到鬼似的,觉得我整天接触遗体,整个人都不干净,会有什么污秽的东西在我身上的感觉。就只有一小部分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还比较支持我,他们现在还年轻嘛,但已经和我预约好了,以后去世了就由我来处理。”柯圣禄笑了。



结缘:殡葬专业大学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殡仪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而现在,烧骨、遗容、挽联、插花,这些看着让人不寒而栗的词与一群阳光的90后联系在了一起。“半面头颅整容实训、死亡学及消毒防疫学、美容化妆基础”,这是柯圣禄课程表上的部分专业课。如今大二的他,是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殡仪系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遗体接运防腐整容火化方向的一名学生。


谈及选择殡仪专业的原因,他有些忧伤,“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和我的一位女同学有关。”高中时,一位与柯圣禄同在一个志愿组织的女生患上急性淋巴癌,在春节初九那天,同学们为她做募捐活动,在场同学给她通了电话,当时她很激动,但是没想到那天晚上她就去世了。“她生前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但因淋巴肿瘤,去世后整个脸部和脖子都是浮肿的。在殡仪馆开追悼会的时候,看到她遗体的那一刻,我感到很心痛。”柯圣禄说,由此,他萌生了要做遗体整容师的想法,他认为,人即使是逝世了,也要走得有尊严一些,以最好的面貌离开这个世界。能让死者走得更优雅,那么遗体整容师就是有价值的。


选择这个专业,柯圣禄受到家人的坚决反对,尤其是家里的老人,他们认为这是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工作,出门就见不得人。“当我的同学们得知我选择了这个专业,都觉得我是疯了,只有玩得特别好的朋友,觉得我无比强大。”


柯圣禄现在所学的课程主要是半面头颅整容、防腐,公共场所消毒等。他说,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老师在课上放了一些非正常死亡者的照片和视频(仅以教学使用)后,有的同学忍受不了,转了专业,也有不少同学选择技术方向后,因恐惧而退出的,转为墓园或者服务专业。但理论课上的恐惧远没有实践中的深,很多同学都不敢去殡仪实训基地,害怕接触实训基地里的一些学习工具,如模拟火化机、棺材、骨灰盒。在柯圣禄第一次到冻库接触遗体时,他好不容易在门外鼓起勇气进去,但是一进去闻到遗体的味道,就想吐了,“那是放了一段时间的遗体,已经开始浮肿,腐烂,有一股恶臭味,视觉上,我还能忍受,但一闻到那个味道,我自然地想吐。”柯圣禄回忆道。在更深地接触专业之后,柯圣禄发现它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而是很复杂的,做防腐整容时,遇到不同的遗体,处理的方式都不同。

实训基地的骨灰粉碎机


平时,柯圣禄不仅学习专业课程,也经常参加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去殡仪馆实习,参加学生会殡葬社团的活动,当志愿者。学校也经常组织举办相关讲座、活动。“我很喜欢这个专业,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如今的柯圣禄是殡仪系学生会副主席,宣传部长,绿色殡葬社团总社长,也是班长,活跃于各种与殡仪专业相关的活动中,忙禄而充实。

柯圣禄(右一)与同学一起做清明节活动志愿者


守护:无畏冷眼,只因热爱


毕业后,不少殡仪专业的学生选择了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辛沙沙就是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殡仪系毕业的一名90遗体美容师。辛沙沙平时的工作是帮助逝者穿衣,实施特定的整容计划和遗体铺花。回顾这几年的工作生涯,辛沙沙不禁感慨万分,在她参加工作一年左右,便接到了一位因车祸去世的26岁女生,这个曾经有着漂亮面孔的女生,如今带着严重的面伤离去,她的面目全非让家属痛心不已,家属拿着她生前的照片请求辛沙沙恢复她的面貌。辛沙沙很用心地研究,请教了不少师傅,从硅胶填充到调颜色、化妆……每一步她都用心地进行,整容完毕后,逝者和她生前照片上的模样的相似度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当家属看到整容完毕后的效果,眼含泪水下跪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做这份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从那件事情以后,我更加坚定了要把这份工作做下去的信心!”辛沙沙有些哽咽。


“我热爱这份安静的职业,并乐于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殡葬事业的发展。”为逝者送行,为生者带来慰藉——这便是辛沙沙的信念。然而从事这份工作,辛沙沙承受了来自于社会和亲友的偏见,家人反对、租房遭拒、择偶受限,甚至于朋友结婚生子,自己像被视为了一种“忌讳”,从来不会被邀请。然而她依旧愿意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下去:“我从来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份工作也带给了我很多,教会了我好好享受人生,享受生活,遵循自己的内心,活好每一天,也教会了我责任心的重要性,任重道远。”同时,辛沙沙否认了这个行业的暴利传闻,“工资待遇很正常。”


柯圣禄也难以避免外界的误解,“很多人得知我的专业后都会选择回避,见到我像见到鬼一样,感觉我身上好像有什么污秽。”由于专业原因,柯圣禄的人际交往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他也坦言自己已经看开了,“社会层面都无所谓了,过好自己生活就行。”在男女比例为一比一的班级里,柯圣禄和其他同学大多是在同专业中找对象,他的女朋友同样也是学防腐整容的。


柯圣禄希望从事殡仪馆的防腐整容工作,他认为殡仪馆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踏入殡仪馆,便能感受到那种稳重端庄的氛围,能让人静下心来想想,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充实人生,不要等到临终才后悔,那时候就晚了。他用一颗尊重的心去对待每一位逝者。“把逝者当家人对待”,柯圣禄淡淡地回应道。


与柯圣禄和辛沙沙相似的殡仪专业的学子们,很多都承受着诸多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偏见,然而也许正是在不断还原逝者面貌的过程中,在和家属交流的过程中,在以一颗悲悯的心去体悟他人苦痛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生死的平衡点,成为了驻足在逝者生命终点站前的天使。


焦点:殡仪专业与殡葬改革

“在我的老家四川自贡市荣县,人逝世之后就直接土葬,家属围绕遗体走三圈,没有一些应有的礼仪和程序。殡仪礼仪由农村所谓的道士担任,收费特别高,他们把殡仪服务给代替了,根本就体现不了殡葬文化。”柯圣禄叹息。

殡葬文化在如今现代化文明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殡葬改革也悄然发生,世界各地开始追求文明的殡葬形式,如推崇遗体火化,海葬,钻石葬,烟花葬等;为让逝者走得更体面,遗体整容文化也越来越受关注,不断革新的殡仪行业需要纳入新的专业人员,殡仪专业也就因此应运而生。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殡仪系主要包括了三个方向:殡仪服务与礼仪策划主持方向(包括遗体接运、礼仪主持、插花布置等),现代殡葬技术专业方向(包括遗体防腐、遗体整容、遗体火化等),以及墓园设计规划与管理专业方向(包括墓地管理、墓碑设计、骨灰寄存等)。从2011年该系正式招生起,殡仪专业的学生由起初的70人渐渐增至200多人。

柯圣禄的专业课本


谈及殡仪专业日后的发展前景,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主讲生命文化哲学、遗体接运工的王治军老师表示:“这个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应该是不错的,世界上比我们人口少得多的其他的国家,却普遍设立了专门的殡仪学院和专业,比如韩国就有几十个殡仪学院。现在,非正常死亡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多了,陵园产业也得到发展,所以殡仪的消费(潜力)还是挺大的。这个专业还是挺有前景的。”


现在,陆续有高校开设殡仪专业,这些高校输送了许多人才进入殡仪行业,不少学生在大二便进入了“准职”的状态,他们大多分布在殡仪馆、陵园或私人承办的殡仪服务公司。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殡仪行业市场较大,但我国殡仪行业的技术水平依旧比较滞后,被视为“朝阳产业”的殡仪业,面临着人才缺口的问题。


传统的殡葬文化面临挑战,殡葬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其中,却也产生了几起“不择手段”的改革,如安徽安庆实施殡葬改革,要求从2014年6月1日起,全市城乡居民实行火化,待政策发布后,6名老人自杀身亡。对于这些极端强制性的殡葬改革,王老师很无奈,也十分地愤慨:“殡葬是几千年来人们的一个习俗,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他们认为丧葬风光才对得起死去的人。并且这种思维是由来已久的,所以应该采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改革。”因此,王老师表示,殡葬改革不宜过激,应当谨慎而为之,否则最后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殡葬文化最关键的是体现应该人文精神,即是对生命的一种关怀的情怀,也就是人文的一种素质。


插花


日本电影《入殓师》中有这样一句对白:“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人生在经过了一定的阅历之后,便会多几分对生死的思考,而对于殡仪系的学生来说,也许最初接触逝者是恐惧的,然而之后的他们却一步步将这种对逝者的怀缅和追思化为了善待逝去的生命的动力,最终成为了守护在生命终点站的天使。这些天使,让逝者走得更安详优雅。我们也期待,社会对从事殡仪行业的工作者们能多一份理解和敬意。


本文所用图片均由柯圣禄同学提供,在此向所有受访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把自己的故事道与我们。

深圳创艺鸿生命文化有限公司

热线电话:13143451686

                  0755-28757574

地址:龙岗区南湾街道丹平社区龙岗大道3021号101

 

     佛事超度服务热线